天然健康(中国)有限公司

  •  会员未认证
  • 13333155108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张女士
  • 手机:13333155108
  • 地址: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风情小镇2-5
友情链接
 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» 新闻中心 » 保健品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?
新闻中心
保健品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?
发布时间:2017-08-09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27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伴随都市生活及工作节奏的持续提速,不少人总是反复出现感冒、上火、便秘、头痛、早衰、乏力等亚健康症状。事实表明,大量慢性病已在我们周围呈现出了井喷式的爆发。
 
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:目前对人类的健康和寿命来说,生活方式和行为所引起的作用占到了60%,居于主导地位,医疗因素仅占8%,只要有效改善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形成良好的习惯行为,80%的心脏病和糖尿病、70%的脑中风、50%的肿瘤都是可以避免的。
 
令人感到欣慰的是,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较之以往,人们面向养生与保健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,对于营养管理、养生文化、生活品质、生命质量和拥有健康身心的关注度,亦显得愈加迫切和强烈起来。在此情境和形势之下,全球各大风靡国际的养生保健产品,纷纷开始涌现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当中。
 
那么,到底什么是保健品
顾名思义,保健食品即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。作为食品的一个种类,其涵盖一般食品的固有共性,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,也可以使用片剂、胶囊等特殊剂型。对此,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《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对保健食品进行了严格的定义: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、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,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,具有调节机体功能,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,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、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。
 
在澳洲和欧美等国,保健品几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但在国内,人们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接受保健品,潜意识里认为吃进嘴里的“药物”都有危害,而且同选择消费进行预防相比,大家似乎更愿意花钱去请医生来亲自把脉。而造成这种观点的根源,多半是由于我们常把药品与保健品混为一谈的结果。
 
药品和保健品的本质区别
说到底,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:保健食品不可代替药品,不具有治疗效果,它仅可辅助调节人体机能,可以长期使用,且不能具有任何毒性;而药品则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,具备明确的治疗目的,并必须附有确定的适应症群、功能疗效、不良反应提示以及用法、用量的详细说明。
 
食用保健品的益处
食用保健品到底好不好?针对这一问题,哈佛大学自1976年起,便开始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。近4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:5年内,服用保健品的人群,其身体免疫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提升;而到了第10年,坚持服用保健品的人群患病率,比不服用保健品的人群降低了25%;至第15个年头,患病率更是直接降低到了75%。这充分说明,坚持服用保健品既能够防止身体素质逐渐变差,又可以使自身免疫力得到增强和提升,从而将你自己拦在去往医院的道路上。
 
上医治未病 防患于未然
古人先贤曾经有云:“上医治未病”。其意即:医术高明的大夫,并非擅长治疗的人,而是精于防病之辈。诚如当代名医陆广莘所言:“上医治未病之病,谓之养生;中医治欲病之病,谓之保健或预防;下医治已病之病,谓之医疗。”
 
的确如此,真正高明的医生应该是能够料疾于先,事先解除疾患发展的病因,而不是等到病情发展严重以后再来医治。于是,两千多年前老祖宗提出的“未病先治、预防为主”的观念重新得到了世人的理解和重视,进而又被人们赋予上了新时代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烙印。
 
世人皆渴望自己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,享受高质量的品质生活,长命百岁,寿比南山。然而医疗资源相对局限的现实,却只得让我们将目光止步在了“诊断和治疗”上。长此以往,慢性病群体的持续扩增,对家庭及社会而言都将会是无法估量的损失和难以挽回的伤害。
 
智者花钱养生,愚者花钱养病。显而易见,选择科学的方法,积极采取各种适当的调养调理方法,大力倡导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,并适时遵循中医学“调摄情志,适度劳逸,合理膳食,谨慎起居”的传统理念,来不断改善和充实自己的健康生活,以期做到未病先防、已病防变和愈后防复,继而切实达到并真正实现保健养生和疾病预防的健康初衷。